特邀退休老教授:程贵铭 孙津 刘廷晓 马华 陆银初
特邀在职教授: 思政学院张大勇
主持人:朱启臻,社会学系系主任
时间:2015年10月16日(星期五)15:00-17:30
地点:中国农业大学西校区CIAD楼004会议室
2015年金秋时节,人文与发展学院社会学系已经走过20年的光辉历程。在过去20年的岁月中,社会学系紧紧围绕“三农主题”进行研究,田野实践“扎根乡土、扎根乡村”,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和相关奖励。为纪念社会学系成立二十周年, 10月16日下午,社会学系系主任朱启臻老师特邀请了5位退休老教授(程贵铭、孙津、刘廷晓、马华、陆银初)和为我系的发展做出贡献并现任职于思政学院的张大勇教授来我系亲切交流座谈。此外,人文与发展学院院长叶敬忠教授因临时突发事件,没有赶上下午的座谈会,在晚餐会上与几位老先生做了深入的交流。我系的张蓉、蒋爱群、吴惠芳、尹荣华、高雪莲、陈义媛等老师也参加了座谈会。下午因有课未能参加座谈的孙庆忠教授也在晚餐时和老教授们进行了交流。
座谈会上,朱启臻教授首先向老先生们介绍了近年来社会学系取得的成绩和发展状况,从本科生保研、学生就业情况,谈到农大社会学系在全国社会学专业的影响,尤其提到,在社会学专业没有博士点的情况下,学科排名名列第11位(算上前面并列的学校,顺序排名第15位)。吴惠芳老师补充,在全国社会学专业评估时,我们的文章发表量、著作出版数量其实都是在第15名之前的,拖后腿的是教师人数、教师学习背景、有影响的代表作品和引用率等问题,这些问题的改进也是以后的努力方向。
老先生们对社会学系近年来取得的成就表示由衷地欣慰,也寄予了厚望。参加本次座谈的退休教授,是农大社会学系的创办者,他们大都是八十几岁的高龄老人。尽管年迈,甚至有些老先生听觉已欠佳,但仍对系里的发展深切关怀,言谈中更是殷殷嘱托。
以前从事革命史研究的刘廷晓教授提到,在国内农业类院校中,最早出版社会学专业著作的就是我们农大,他再三强调,农业大学如果没有社会学专业,是不完整的。刘老师也谦称,自己这一代人,以及目前在系里工作的一代,都是社会学专业的开创者和奠基者,真正的学术大师会在奠基者所做工作的基础上产生。
马华教授也对这一看法深表认可。马老师也感概到:听到朱老师的介绍,了解到在如此艰难的创办条件下,经由朱老师等诸位老师的努力,让这样一个边缘学科受到学校的重视,是相当不容易的事情。他也叮嘱,社会学系的发展应该保持前瞻思想,应该争取在社会上的发言权。当得知朱启臻、蒋爱群等老师曾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乡村之声”栏目做过多年的专栏节目时,几位老教授都十分高兴,也纷纷建议,应该努力把我们社会学系所做的工作宣传出去。
陆银初教授提到,今天的三农问题,重点应该放在农村研究上,应该重点发展农村社会学。农大的社会学系应该有自己的特色,要选一个与我们相契合的研究点。他认为,调查是社会学研究的基础,没有社会调查,就没有社会学。在选好一两个调查点的基础上,应长期坚持下去,这样才有利于的学生培养和积累成果。
作为原人文学院的老院长,程贵铭教授一直对我们社会学系的发展十分关注。程老师对叶敬忠教授、朱启臻教授的研究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他认为这些年社会学系之所以出了不少好的成果,就是因为我们所做的是接地气的研究,是实实在在的调查的结果,并且这也是社会学应有之态。同时,程老师也对现今的农村社会有深切的关怀和忧虑,他指出,农村经济发展了,然而似乎却出现了礼崩乐坏的状况,人与人之间相互仇杀的恶性事件时有发生,人们的安全感受到威胁。这些状况单靠强调农村文化、唱歌跳舞并不能解决,并且这也不是一两代人的努力就能解决的问题,我们社会学研究应该对这些问题加以关注并付诸努力。
座谈会结束后,叶敬忠、朱启臻等老师与几位老先生共进晚餐,并在席间继续做了一些深入的交谈。叶老师对几位老先生表示了郑重的感谢,听取了老先生们对学院和社会学系发展的嘱托和建议,并真诚希望老先生们能常回学院看看,给院系发展多多提出参考建议。与老教授的座谈在社会学系20周年系庆的节点上,有非比寻常的意义。期待我们社会学系的明天更辉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