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春)(006) 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 社会学系 农政群学工作坊 Agrarian Sociology Workshop [ASW] 2018年春学期第6期(总第26期) No. 6, Spring 2018 (Total No. 26) 时间:2018年6月14日(星期四)下午12:30-14:00 地点:中国农业大学东校区民主楼240 主持人:熊春文 教授 主讲人:郑红娥 副教授 讲题: 反馈模式Vs接力模式: 费孝通中西方家庭养老模式的再思考 摘要:自费孝通在1984年提出中西方家庭养老各为反馈模式和接力模式以来,这种经典划分几乎成为国内学者探讨中西方养老模式比较的理论指南。遗憾的是,费孝通并未对中西方养老模式的异同展开详尽论述和比较。以美国为例,可以发现中西方家庭养老模式主要在以下方面存在不同:首先,在微观的(家庭缔结)的个人或个体方面,中西方各为伦理义务导向爱的差序结构体与浪漫导向爱的复合体的不同;其次,在中观的家庭结构上,中西方各从血缘本位和婚姻本位出发,表现为差序结构和洋葱结构的不同。最后,在宏观层面,一方面,中西方在家庭养老文化和价值取向上表现为养老、敬老的孝文化与推崇青年文化的老年脱离理论的对立;另一方面,在家庭和国家的关系上,中西方表现为“臣服-从属”的臣民关系和“忠诚-施恩”的公民关系的不同。由此,导致在社区居家养老模式上,西方实施的是在危机干预模式下的“内生性-加法”模式,而中国运行的是在预防养老模式下的“外生性-减负”模式。 关键词:中西养老模式;社区居家养老;反馈模式;接力模式 
讲者简介:郑红娥,南京大学社会学院博士,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博士后,现为中国农业大学副教授。 研究兴趣:消费社会理论;道德消费;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变迁;社区居家养老。
|